【jdb电子游戏平台网站
网】“上帝要惩罚谁,就让他去做制造业好了。”
这是流传在中国制造业老板圈子里的口头禅。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做实业的人几乎都成了茫然的“夜奔人”:焦虑、恐慌、活着、死去……
但是,5月27日,吴晓波通过严密的历史推演,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开掘出了一点光亮--2016,中国制造迎来黄金五年。
中国制造业究竟该怎么转?有哪些机会,哪些陷井?以下为演讲原文<节选>:
历史:四次转型 制造业z*苦
我们国家的制造业z*辛苦,从1978年到今天,我们经历了4次大的转型。第一次转型从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78年中国的制造业非常落后,当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1/3,我们在一个非常低的起点上开始第一次转型,1978-1992年,当时完成了中国第一次转型的主力军,不是我们的国有企业,而是乡镇企业。
那一段时间,中国有4年的时间是乡镇企业的转型,特别是轻小集加,轻工业,小企业,集体经济,加工业。这些企业慢慢的崛起,然后把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挖走,把国有企业的设备也挖走。
浙江人为什么很厉害?“浙商”,第一次出现是1995年,95年以前是没有浙商这个概念,95年以后才有浙商,92年以后为什么浙江商人非常像?因为92年浙江开始搞市场经济,浙江是全国市场z*发达的地区,到现在,q*小商品市场在义乌;到现在,全世界z*大的服装交易市场在杭州。当年浙江省有三千多家排名全国第一的专业市场。这就是第一次转型,乡镇企业在国营的流通体系以外建立了自己的流通体系。
92年中国开始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到一个新的方向,这个转型的变化怎么带来的呢?我们通过1978-1992年14年的发展,出现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8年的时候中国乡镇企业在中国制造业的用户跟国有企业是一样的。1988年的时候中国乡镇企业的利润总额超过了国有企业。1988年邓小平讲了一句话,中国改革十年,z*大的意外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已经撑起了中国的半壁江山。我们通过15年的发展,中国的产业规模开始扩大,突然间有一个短缺经济慢慢进入到满足经济,92年只要生产出来就卖的掉。现在品牌要有定位,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市场。企业的竞争力开始由生产能力变成了市场能力,中国经济到市场经济,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次转型。
到了98年以后,我们又面临了一次转型。98年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亚洲地区发生了一个货币的大泡沫。
1998年2月份的时候全国开两会,朱镕基总理说,中国70%的工业制成品产能要提升,中国的制造企业要转型升级,带着国家往前走。即使万丈深渊,也要鞠躬尽瘁。中国房地产的元年是1998年,当大家开始买房子,买汽车的时候,中国的整个产业经济由服装、饮料、家电为主的轻工业模型向重工业发展,城市化也好,房子也好,需要大量的钢铁、铝、电、煤,所有的能源大规模生产,整个产业进入到第四个阶梯。
1998年中国政府开放了中国进出口市场,98年以前所有的企业做外贸,需要进出口公司,服装进出口公司、机械进出口公司,坐在中国民营企业和老外之间。98年以后,民营企业不再需要进出口公司,中国的民营企业把法国、意大利冲垮了,买回来的东西基本上都Made in China。
这就是1978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过了四次的转型。其中经历了两次的消费转型。在座的,什么时候开上汽车,什么时候住上商品房,全国都是在1998-2015年。一个产业经济在发展,我们走到今天,不是突然间这样的。中国产业发展,也不是浩浩荡荡冲到现在的。78年以前的很多的军工企业,很多国有企业,还有吗?78年以前全世界z*大的工农居住区,几十万住在那里,现在还有吗?78年-92年之间很多乡镇企业都不见了。
到了92年以后,我们很多服装制造业企业,只有极少数的品牌活到了今天,活到了第四个产业周期。如果有兴趣的话,把2015年中国排在前一百位的民营企业名单排出来,60%面临崩溃。江山代有人才出,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q*第二大经济体。整个流程是一代一代企业家不断转型创新的结果。
现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赚不到钱?
我们今天为什么很困难?
第一,我们在制造业,78年以来的历史上,第四次转型结束了。当第四次转型结束以后,36年来我们所具有的三大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基本上丧失了。不是我们不聪明,人民币也没有崩溃,行业还能保持10%-20%的增长,为什么赚不到钱呢?不是你变笨了,而是你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了。当今世界z*可怕的是能力丧失,核心竞争能力突然间丧失了。我们说转型,就要获得新的能力,获得新的工具,获得新的商业模式。这个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互联网冲击。我们做制造业,过去几年,房地产,制造业做的不好,做房地产,买块地造房地产;第二是炒股票,第三是互联网。大家很愤愤不平,天天上班,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工作十多个小时,我的净利润只有3%,5%,做外贸的话连3%都没有。然后有一些企业,每年的净利润有20%-30%,百度净利润35%,阿里36%,深圳的腾讯28%,互联网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第三,供需错配。买东西,为什么到香港去买奶粉?为什么到日本去买眼药水,到日本买电饭煲、马桶盖。大家去过巴黎老佛爷没有?我去到那里不喜欢购物,我坐在那里看,一堆中国人,太有钱了。门口站着两个黑人,拉着一个绳子,放十个人进去,出来再放十个进去。到迪拜,迪拜有一个山泉酒店,有将近五百间房间,去年的圣诞节,五百间房间里面490间是中国人。
新机会:黄金五年 三个战略新起点
中国制造业现在有三个战略新起点。哪三个新起点?
第一,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普惠性工程,它是我们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特点是什么?两个特点,无所不在,非常便宜。如果你问BAT三个老板说什么叫互联网,他们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是,互联网是连接一切。我们在座的企业,我们现在跟互联网公司打交道,z*头痛的事情是需要向他们买流量,百度竞价排名,我们去淘宝开店,天猫开店,有直通车,有竞价排名,都是流量。为什么能够通过流量来赚我们的钱呢?因为连接是他们完成的。
第二,q*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怎么能提高我的劳动生产效率,怎么能迭代我的产品,q*的制造业都在想这个问题,都在想怎么样重振制造业。这个话题为什么以前不谈,为什么今天开始谈。到美国去,奥巴马对制造业非常重视,提出美国制造业再造计划,日本叫日本工业复兴计划,德国叫工业4.0,中国叫中国制造2.2,为什么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重新把国家战略放到制造业上。是因为信息化革命已经结束,互联网已经变成了普惠性工具。
在未来的工业复兴计划中,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和德国人的路径是不一样的,中国是夹在中间。
德国人,隐性g*。他们从来不会产生像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但在汉诺威,我们看到很多生产革命。德国一个生产线,全世界工业4.0的标准工程。民营企业家跑到汉诺威,去到那里以后回来有人问去汉诺威有什么体会?三个体会,盯住德国人,学他们的生产线革命,学他们的车间革命。学习美国人,买卖全世界。在未来的几年内,买全世界制造业中间产业的部分,可以极大的取胜。我们用人民币去买它,人民币是全世界z*大的货币泡沫,房地产泡沫是人民币泡沫的投影,中国的货币超过了美国。我们用全世界z*大的泡沫买全世界z*好的武器,我们等于帮助了总理把泡沫输送到全世界。
未来几年内,我们不但要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去,我们要把人民币的泡沫输送到全世界去,买他们的车间,工厂,买他们的机器,这个很重要。
第三,消费升级诱发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这个词是去年11月中央在三改小组会上第一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我认为这个词是未来五年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制造业改革的一个核心战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央政府对制造业产能的落后淘汰的决心已经下定了。中央政府已经清晰的认识到供给侧改革,通货紧缩,供给侧改革。供给错配,错配会产生势能,这个势能叫适配势能,只要把它配起来,就有机会。欧洲有供给侧配吗?日本有供给侧配吗?没有。供给侧改革,是不能满足现在的消费需求,中国产生新的消费人群,这些消费人群是谁呢?跑到日本买马桶盖的,他们是中国的中产阶级。这是供给侧改革真正的意义所在,中产阶级。
产品从哪里来的?从别的地方抄来的。到今天,大家有没有看到一个外国公司在中国,在过去30年里面起诉中国的企业侵犯知识产权是申诉成功的?没有,中国的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中国的企业。
为什么说制造业到了黄金五年的开始,过往成功的优势都丧失了,我们可以清零。我们现在站在新的起点上,互联网已经成为普惠工具,我们不需要再对互联网恐惧;第二,在硬件革命上,中国跟q*制造业大国一样,我们处在新的工业4.0的基础上;第三,本国消费者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未来五年成功的人,就是建立在这三个起点上。
未来五年:要活,你必须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未来的五年,一定是大淘汰。德国的未来五年,z*好的三千家会淘汰到40%。五年后,如果我们再有机会,如果我们所有一千个朋友还能够坐在这里的话,我们将会是z*后的幸福者。我们要在五年后还能够聚在一起,还能够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形成这样的能力。
第一,在生产上我们要形成柔性能力;在研发上要实现单点突破的爆品能力;在营销上我们要学会运用大数据;在价格上摆脱成本定价模式,把人民币这个泡沫牢牢的吃到自己的肚子里面,我们要成为泡沫的一部分。
必须要让自己的企业尽快的证券化,未来这个世界就是证券化的世界。一个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来自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来自于产业部分,卖了多少冰箱,卖了多少空调,卖了多少的服装,卖了多少的机械。另外一个能力来自资本化的能力,通过卖这些东西形成了一个产业预期,怎么样把这个产业预期通过证券化、市盈率,通过市盈率变成资本能力,通过资本能力变成产业化扩大的驱动力。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的话,你只是在做概念,我们叫题材。如果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资本市场是一个题材的操作者,你是可耻的。
今天中国的制造业,我们的资本运作能力是我们两个翅膀,千万不能变化单翅。如果说中国制造,等于什么呢?我认为中国制造从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36年来的这个公式到今天变成三个新的优势。
第一,互联网工具。
互联网是一次基因再造,改造我们所有跟消费者的关系,改造我们的生产线,改造我们几乎所有的能力。
第二,工匠精神。
如果你只具有互联网的能力,只用互联网改造企业的话,其实只是完成了改造的一段。对于制造业来讲,制造一双皮鞋,我为什么穿这双皮鞋?不是因为你营销做的好,是因为我穿这双皮鞋很舒服。德鲁克讲一句话,商业的本质是你做一双皮鞋卖给那个消费者,这个消费者穿这个鞋子在脚上很舒服。
第三,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创新能力,要积木式创新,我们要开放我们的创新平台,我们要成为q*产业变革中的一部分。
什么叫新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我们把它改变命运,我们还是要回到产业本身,还是制造。但无非是变成了一些新的因素。
【jdb电子游戏平台网站 网】“上帝要惩罚谁,就让他去做制造业好了。”
这是流传在中国制造业老板圈子里的口头禅。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做实业的人几乎都成了茫然的“夜奔人”:焦虑、恐慌、活着、死去……
但是,5月27日,吴晓波通过严密的历史推演,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开掘出了一点光亮--2016,中国制造迎来黄金五年。
中国制造业究竟该怎么转?有哪些机会,哪些陷井?以下为演讲原文<节选>:
历史:四次转型 制造业z*苦
我们国家的制造业z*辛苦,从1978年到今天,我们经历了4次大的转型。第一次转型从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78年中国的制造业非常落后,当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1/3,我们在一个非常低的起点上开始第一次转型,1978-1992年,当时完成了中国第一次转型的主力军,不是我们的国有企业,而是乡镇企业。
那一段时间,中国有4年的时间是乡镇企业的转型,特别是轻小集加,轻工业,小企业,集体经济,加工业。这些企业慢慢的崛起,然后把国有企业的工程师挖走,把国有企业的设备也挖走。
浙江人为什么很厉害?“浙商”,第一次出现是1995年,95年以前是没有浙商这个概念,95年以后才有浙商,92年以后为什么浙江商人非常像?因为92年浙江开始搞市场经济,浙江是全国市场z*发达的地区,到现在,q*小商品市场在义乌;到现在,全世界z*大的服装交易市场在杭州。当年浙江省有三千多家排名全国第一的专业市场。这就是第一次转型,乡镇企业在国营的流通体系以外建立了自己的流通体系。
92年中国开始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到一个新的方向,这个转型的变化怎么带来的呢?我们通过1978-1992年14年的发展,出现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8年的时候中国乡镇企业在中国制造业的用户跟国有企业是一样的。1988年的时候中国乡镇企业的利润总额超过了国有企业。1988年邓小平讲了一句话,中国改革十年,z*大的意外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已经撑起了中国的半壁江山。我们通过15年的发展,中国的产业规模开始扩大,突然间有一个短缺经济慢慢进入到满足经济,92年只要生产出来就卖的掉。现在品牌要有定位,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市场。企业的竞争力开始由生产能力变成了市场能力,中国经济到市场经济,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次转型。
到了98年以后,我们又面临了一次转型。98年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亚洲地区发生了一个货币的大泡沫。
1998年2月份的时候全国开两会,朱镕基总理说,中国70%的工业制成品产能要提升,中国的制造企业要转型升级,带着国家往前走。即使万丈深渊,也要鞠躬尽瘁。中国房地产的元年是1998年,当大家开始买房子,买汽车的时候,中国的整个产业经济由服装、饮料、家电为主的轻工业模型向重工业发展,城市化也好,房子也好,需要大量的钢铁、铝、电、煤,所有的能源大规模生产,整个产业进入到第四个阶梯。
1998年中国政府开放了中国进出口市场,98年以前所有的企业做外贸,需要进出口公司,服装进出口公司、机械进出口公司,坐在中国民营企业和老外之间。98年以后,民营企业不再需要进出口公司,中国的民营企业把法国、意大利冲垮了,买回来的东西基本上都Made in China。
这就是1978年以来我们已经经历过了四次的转型。其中经历了两次的消费转型。在座的,什么时候开上汽车,什么时候住上商品房,全国都是在1998-2015年。一个产业经济在发展,我们走到今天,不是突然间这样的。中国产业发展,也不是浩浩荡荡冲到现在的。78年以前的很多的军工企业,很多国有企业,还有吗?78年以前全世界z*大的工农居住区,几十万住在那里,现在还有吗?78年-92年之间很多乡镇企业都不见了。
到了92年以后,我们很多服装制造业企业,只有极少数的品牌活到了今天,活到了第四个产业周期。如果有兴趣的话,把2015年中国排在前一百位的民营企业名单排出来,60%面临崩溃。江山代有人才出,到2015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q*第二大经济体。整个流程是一代一代企业家不断转型创新的结果。
现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赚不到钱?
我们今天为什么很困难?
第一,我们在制造业,78年以来的历史上,第四次转型结束了。当第四次转型结束以后,36年来我们所具有的三大优势,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基本上丧失了。不是我们不聪明,人民币也没有崩溃,行业还能保持10%-20%的增长,为什么赚不到钱呢?不是你变笨了,而是你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了。当今世界z*可怕的是能力丧失,核心竞争能力突然间丧失了。我们说转型,就要获得新的能力,获得新的工具,获得新的商业模式。这个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互联网冲击。我们做制造业,过去几年,房地产,制造业做的不好,做房地产,买块地造房地产;第二是炒股票,第三是互联网。大家很愤愤不平,天天上班,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工作十多个小时,我的净利润只有3%,5%,做外贸的话连3%都没有。然后有一些企业,每年的净利润有20%-30%,百度净利润35%,阿里36%,深圳的腾讯28%,互联网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第三,供需错配。买东西,为什么到香港去买奶粉?为什么到日本去买眼药水,到日本买电饭煲、马桶盖。大家去过巴黎老佛爷没有?我去到那里不喜欢购物,我坐在那里看,一堆中国人,太有钱了。门口站着两个黑人,拉着一个绳子,放十个人进去,出来再放十个进去。到迪拜,迪拜有一个山泉酒店,有将近五百间房间,去年的圣诞节,五百间房间里面490间是中国人。
新机会:黄金五年 三个战略新起点
中国制造业现在有三个战略新起点。哪三个新起点?
第一,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普惠性工程,它是我们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特点是什么?两个特点,无所不在,非常便宜。如果你问BAT三个老板说什么叫互联网,他们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是,互联网是连接一切。我们在座的企业,我们现在跟互联网公司打交道,z*头痛的事情是需要向他们买流量,百度竞价排名,我们去淘宝开店,天猫开店,有直通车,有竞价排名,都是流量。为什么能够通过流量来赚我们的钱呢?因为连接是他们完成的。
第二,q*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怎么能提高我的劳动生产效率,怎么能迭代我的产品,q*的制造业都在想这个问题,都在想怎么样重振制造业。这个话题为什么以前不谈,为什么今天开始谈。到美国去,奥巴马对制造业非常重视,提出美国制造业再造计划,日本叫日本工业复兴计划,德国叫工业4.0,中国叫中国制造2.2,为什么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重新把国家战略放到制造业上。是因为信息化革命已经结束,互联网已经变成了普惠性工具。
在未来的工业复兴计划中,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和德国人的路径是不一样的,中国是夹在中间。
德国人,隐性g*。他们从来不会产生像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但在汉诺威,我们看到很多生产革命。德国一个生产线,全世界工业4.0的标准工程。民营企业家跑到汉诺威,去到那里以后回来有人问去汉诺威有什么体会?三个体会,盯住德国人,学他们的生产线革命,学他们的车间革命。学习美国人,买卖全世界。在未来的几年内,买全世界制造业中间产业的部分,可以极大的取胜。我们用人民币去买它,人民币是全世界z*大的货币泡沫,房地产泡沫是人民币泡沫的投影,中国的货币超过了美国。我们用全世界z*大的泡沫买全世界z*好的武器,我们等于帮助了总理把泡沫输送到全世界。
未来几年内,我们不但要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去,我们要把人民币的泡沫输送到全世界去,买他们的车间,工厂,买他们的机器,这个很重要。
第三,消费升级诱发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这个词是去年11月中央在三改小组会上第一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我认为这个词是未来五年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制造业改革的一个核心战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央政府对制造业产能的落后淘汰的决心已经下定了。中央政府已经清晰的认识到供给侧改革,通货紧缩,供给侧改革。供给错配,错配会产生势能,这个势能叫适配势能,只要把它配起来,就有机会。欧洲有供给侧配吗?日本有供给侧配吗?没有。供给侧改革,是不能满足现在的消费需求,中国产生新的消费人群,这些消费人群是谁呢?跑到日本买马桶盖的,他们是中国的中产阶级。这是供给侧改革真正的意义所在,中产阶级。
产品从哪里来的?从别的地方抄来的。到今天,大家有没有看到一个外国公司在中国,在过去30年里面起诉中国的企业侵犯知识产权是申诉成功的?没有,中国的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中国的企业。
为什么说制造业到了黄金五年的开始,过往成功的优势都丧失了,我们可以清零。我们现在站在新的起点上,互联网已经成为普惠工具,我们不需要再对互联网恐惧;第二,在硬件革命上,中国跟q*制造业大国一样,我们处在新的工业4.0的基础上;第三,本国消费者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未来五年成功的人,就是建立在这三个起点上。
未来五年:要活,你必须要具备这样的能力
未来的五年,一定是大淘汰。德国的未来五年,z*好的三千家会淘汰到40%。五年后,如果我们再有机会,如果我们所有一千个朋友还能够坐在这里的话,我们将会是z*后的幸福者。我们要在五年后还能够聚在一起,还能够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形成这样的能力。
第一,在生产上我们要形成柔性能力;在研发上要实现单点突破的爆品能力;在营销上我们要学会运用大数据;在价格上摆脱成本定价模式,把人民币这个泡沫牢牢的吃到自己的肚子里面,我们要成为泡沫的一部分。
必须要让自己的企业尽快的证券化,未来这个世界就是证券化的世界。一个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来自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来自于产业部分,卖了多少冰箱,卖了多少空调,卖了多少的服装,卖了多少的机械。另外一个能力来自资本化的能力,通过卖这些东西形成了一个产业预期,怎么样把这个产业预期通过证券化、市盈率,通过市盈率变成资本能力,通过资本能力变成产业化扩大的驱动力。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的话,你只是在做概念,我们叫题材。如果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资本市场是一个题材的操作者,你是可耻的。
今天中国的制造业,我们的资本运作能力是我们两个翅膀,千万不能变化单翅。如果说中国制造,等于什么呢?我认为中国制造从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制度优势,36年来的这个公式到今天变成三个新的优势。
第一,互联网工具。
互联网是一次基因再造,改造我们所有跟消费者的关系,改造我们的生产线,改造我们几乎所有的能力。
第二,工匠精神。
如果你只具有互联网的能力,只用互联网改造企业的话,其实只是完成了改造的一段。对于制造业来讲,制造一双皮鞋,我为什么穿这双皮鞋?不是因为你营销做的好,是因为我穿这双皮鞋很舒服。德鲁克讲一句话,商业的本质是你做一双皮鞋卖给那个消费者,这个消费者穿这个鞋子在脚上很舒服。
第三,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创新能力,要积木式创新,我们要开放我们的创新平台,我们要成为q*产业变革中的一部分。
什么叫新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我们把它改变命运,我们还是要回到产业本身,还是制造。但无非是变成了一些新的因素。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